1. 概述

本文将讨论最小生成树(Minimum Spanning Tree, MST)的定义,并介绍如何统计一个图中所有最小生成树的数量。

最小生成树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,常用于网络设计、路径规划等领域。而统计图中所有 MST 的数量,则是进一步理解图结构和生成树分布的重要方式。


2. 生成树与最小生成树定义

2.1 生成树(Spanning Tree)

给定一个无向连通图 $ G(V, E) $,其生成树是一个子图 $ T(V, E') $,满足:

  • 包含图中所有顶点 $ V $
  • 边集 $ E' \subseteq E $,且 $ |E'| = |V| - 1 $
  • 无环且连通

2.2 最小生成树(Minimum Spanning Tree)

最小生成树是在所有生成树中,边权总和最小的那一个(或多个)。


3. 示例说明

我们来看一个无向带权图:

1st

从该图中可以构造出多个生成树,例如:

4spt

每棵树都包含所有顶点,且无环。计算每棵树的边权和:

  • ST₁: 15
  • ST₂: 11
  • ST₃: 12
  • ST₄: 10 ✅

因此,ST₄ 是 MST。


4. 生成树性质总结

  • 边数恒为 $ |V| - 1 $
  • 无环(Acyclic)
  • 若删除任意一条边,则图变为不连通
  • 若添加任意一条边,则形成一个环

5. MST 数量统计方法

5.1 完全图(Complete Graph)的情况

如果图是完全图,那么生成树的数量可用 Cayley 公式 计算:

$$ \text{生成树数量} = V^{(V-2)} $$

然后遍历所有生成树,计算其边权和,找出最小值并统计出现次数,即可得到 MST 的数量。

伪代码如下:

algorithm TotalNumberOfMSTCompleteGraph(G, V, E, W):
    N <- V^(V-2)
    P <- store(edgeList)
    print("Number of Spanning Trees is", N)
    minList <- [ ]
    for i <- 1 to N:
        S[i] <- sum of edge weights in spanning tree i
        minList.append(S[i])
    minMST <- min(minList)
    countMST <- count(minList, minMST)
    print("Total number of MST is", countMST)

5.2 非完全图(Incomplete Graph)的情况

对于非完全图,我们使用 Matrix Tree Theorem(矩阵树定理) 来统计生成树数量。

步骤如下:

  1. 构建邻接矩阵 A
  2. 构建度矩阵 D
  3. 构建拉普拉斯矩阵 L = D - A
  4. 计算任意一个余因子(cofactor),即生成树数量

伪代码如下:

algorithm TotalNumberOfMSTIncompleteGraph(G, V, E, W):
    A <- AdjacencyMatrix(G)
    D <- DegreeMatrix(G)
    L <- D - A
    N <- (-1)^(1+1) * |M[1,1]|
    P <- store(edgeList)
    print("Number of Spanning Tree is", N)
    minList <- [ ]
    for i <- 1 to N:
        S[i] <- sum of edge weights in spanning tree i
        minList.append(S[i])
    minMST <- min(minList)
    countMST <- count(minList, minMST)
    print("Total number of MST is", countMST)

6. 示例图运行结果

6.1 完全图示例

图 $ G_4 $ 有 3 个顶点:

exam-1

生成树数量:$ 3^{3-2} = 3 $

边权和分别为:

  • ST₁: 5
  • ST₂: 4 ✅
  • ST₃: 5

因此 MST 数量为 1。

6.2 非完全图示例

图 $ G_5 $ 有 4 个顶点:

example-3

邻接矩阵、度矩阵、拉普拉斯矩阵分别为:

$$ A = \begin{bmatrix} 0 & 0 & 1 & 1 \ 0 & 0 & 1 & 1 \ 1 & 1 & 0 & 1 \ 1 & 1 & 1 & 0 \ \end{bmatrix},\quad D = \begin{bmatrix} 2 & 0 & 0 & 0 \ 0 & 2 & 0 & 0 \ 0 & 0 & 3 & 0 \ 0 & 0 & 0 & 3 \ \end{bmatrix},\quad L = \begin{bmatrix} 2 & 0 & -1 & -1 \ 0 & 2 & -1 & -1 \ -1 & -1 & 3 & -1 \ -1 & -1 & -1 & 3 \ \end{bmatrix} $$

计算余因子得:生成树数量为 8。

边权和分别为:

  • 5, 6, 5, 8, 5, 7, 8, 8

最小边权和为 5,出现 3 次,因此 MST 数量为 3。


7. 时间复杂度分析

图类型 算法复杂度
完全图 $ \mathcal{O}(V) $
非完全图 $ \mathcal{O}(V^3) $

⚠️ 非完全图中,求矩阵行列式是最耗时的操作。


8. MST 的实际应用

  • 网络设计(通信、电力、供水)
  • 地图路径规划
  • 图像分割
  • 手写识别
  • 聚类分析(Cluster Analysis)

9. 总结

本文介绍了:

  • 生成树与最小生成树的定义
  • 如何统计图中所有最小生成树的数量
  • 对于完全图与非完全图分别给出了解决方案
  • 给出了算法伪代码与示例运行结果
  • 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

通过这些方法,我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图中高效地统计最小生成树的数量,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图结构和生成树分布特性。


原始标题:How to Find Total Number of Minimum Spanning Trees in a Graph?

« 上一篇: 自平衡二叉搜索树
» 下一篇: 神经网络中的偏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