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概述
在实际开发和运维中,很多企业会使用代理服务器来控制和优化网络流量。代理服务器通常作为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中介。根据其部署位置和作用对象的不同,可以分为两类:正向代理(Forward Proxy) 和 反向代理(Reverse Proxy)。
本文将介绍两者的定义、典型使用场景、常见实现,并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。
2. 正向代理服务器
正向代理,通常简称为代理服务器,它位于客户端一侧,作为客户端访问外部网络的中介。
✅ 核心作用:处理客户端的出站请求,将请求代理到目标服务器。
如下图所示,客户端不会直接访问目标服务器,而是先经过正向代理服务器:
2.1 正向代理的使用场景
- 匿名访问:隐藏客户端的真实 IP,实现匿名上网。
- 内容过滤:企业或学校常用于限制访问某些网站(如社交平台、视频网站)。
- 日志与监控:统一记录所有出站请求,便于审计与分析。
- 提升性能:通过缓存静态资源减少重复请求,加快访问速度。
2.2 常见正向代理实现
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向代理工具:
3. 反向代理服务器
反向代理位于服务器一侧,是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唯一入口。客户端并不知道真正提供服务的后端服务器是谁。
✅ 核心作用:接收客户端的入站请求,转发到后端多个服务器,常用于负载均衡、安全防护等场景。
如下图所示,客户端请求先到达反向代理服务器,再由它转发到后端真实服务器:
3.1 反向代理的使用场景
- 服务器隐藏:隐藏后端真实服务器 IP,提升安全性。
- 负载均衡:将请求分发到多个后端服务器,提高系统可用性和性能。
- 防御 DDoS 攻击:通过限流、缓存等手段缓解攻击压力。
- 统一访问入口:提供稳定的接口地址,屏蔽后端服务器的动态变化(如扩容、缩容、节点重启等)。
3.2 常见反向代理实现
以下是一些主流的反向代理服务器或服务:
4. 正向代理 vs 反向代理:核心区别
对比项 | 正向代理 | 反向代理 |
---|---|---|
处理方向 | 出站请求(客户端 → 外部网络) | 入站请求(客户端 → 内部服务器) |
部署位置 | 客户端一侧 | 服务器一侧 |
隐藏对象 | 客户端 IP | 服务器 IP |
主要用途 | 匿名、过滤、缓存 | 负载均衡、安全、统一入口 |
常见实现 | Squid、CGI-Proxy | NGINX、HAProxy、Istio |
⚠️ 踩坑提醒:
有时候新手容易混淆两者的用途,比如试图用 Squid 做负载均衡,或者用 NGINX 做内容过滤。这属于“用错工具”,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,还可能引入性能瓶颈。
5. 总结
本文介绍了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的基本概念、使用场景和典型实现方式,并对比了它们的核心差异。
✅ 一句话总结:
- 正向代理是“帮客户端访问外部资源”的工具;
- 反向代理是“保护和调度后端服务”的工具。
在实际架构设计中,两者可以共存,比如企业内部使用正向代理控制员工上网行为,同时对外使用 NGINX 作为反向代理接收外部请求。
理解它们的区别,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设计网络架构,避免误用工具。